2021(第四届)人大商学院年度金融论坛暨EE金融学会年度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4-06-28


2021年7月31日,以“风口·探索·聚力--‘碳中和’战略下的绿色金融”为主题的2021(第四届)人大商学院年度金融论坛暨EE金融学会年度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人大商学院EE中心、人大商学院EE金融学会承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金公司、高礼研究院、人大商学院EMBA中心、人大商学院校友金融不动产俱乐部共同协办。

来自我国能源行业、知名金融投资机构的企业高管、业界领袖及人大校友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绿色金融的当下和未来,赋能中国企业把握新一轮的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通过人大商学院E学堂全程直播,百度、今日头条、B站等主流媒体同步直播,同时得到《中国能源报》、中国财富网、中华网、环球网、商务财经网、国际商报社、消费日报、华夏时报、中国财经时报、凤凰网财经、金融时报国际部、嘉车传媒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线上浏览超过百万人次,在金融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论坛由原亚洲电视双语主持人卫荷全程主持。

【开幕致辞】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专家主席石定寰首先代表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致辞中石定寰指出,“双碳”目标的落实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全社会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动员,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做好工作,而实现这些任务,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助力,所以今天召开的绿色金融的探讨会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在金融界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把我们多年来倡导的绿色金融落到实处;如何建立围绕双碳目标新的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如何把绿色金融和实现碳达峰的各项工作、各个产业和各种行业的发展更加紧密且有效地结合起来,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创新绿色金融商业模式,为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会议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易靖韬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在致词中易靖韬教授介绍说,人大商学院创办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开办工商管理教育的机构,依托人大雄厚的教学资源、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专业的培训体系,人大商学院与众多中国五百强企业、行业标杆企业、区域龙头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成为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大商学院年度金融论坛作为商学院重点支持和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以其前沿热点的主题设计、强大重磅的嘉宾阵容,得到历届参会嘉宾的广泛好评。本次论坛主题是“碳中和”战略下的绿色金融,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并分别从政府、市场、投资和企业四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跟各位专家、金融机构、能源行业和广大校友建立更多的联系,推进更深度的合作。

【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新发展格局中的中国资本市场》为题发表演讲。

吴晓求指出,新的发展格局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发展目标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括来说主要是“2035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以及“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两个目标;二是发展战略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转变为双循环发展的战略;三是发展路径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要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之路,转变为走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推动产业转型这样一条未来的基本路径。

在这样的新发展格局下,吴晓求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业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型和变革。吴晓求指出,现代金融的核心目标是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复制过去。着眼于未来的新金融业态就是要让金融帮助技术分散风险,通过分散风险来推动产业转型,从而助推高科技变成新产业、新产品。

对于中国金融的未来出路吴晓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金融的第一条出路是脱媒,只有通过脱媒的力量、脱媒的机制,才能推动中国金融结构性变革,才能使中国金融的现代化完成;第二条出路是科技化,传统的金融对信用识别很系统,但并不能覆盖小微企业,不能覆盖长尾客户,而真正的金融是需要普惠的,因此就需要借助大数据,让科技和金融结合;第三条出路是国际化,国际化包括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包括人民币的定价权、包括人民币支付比重和储备货币功能的提升等方面,而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实现,在金融的法治、契约精神以及透明度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John Ross以“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存在不同的认知框架”为题做了主旨演讲。John Ross指出,碳民主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唯一办法,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享有同等的碳减排权。而一国公民享有高于其他国家公民排放份额的机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这种机制将一部分人凌驾于另一部分人之上,实际上构成了一些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一种打压。因此,这种机制就违背了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平等的基本准则,而这种做法也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奉行的国家之间相互平等的基本原则。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以《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具有国际性、前沿性、开放性、普遍性的新课题,下一步可从四方面推进:第一,加强绿色金融场景的科技创新应用。李东荣认为,我国科技基础好,应将好的技术跟金融服务需求改进有效结合起来,围绕绿色经济活动需求和绿色金融业务痛点,以ESG分析绿色评级、环境风险管理等场景为重点,推动各项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第二,提升绿色金融领域的监管科技能力,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落实监管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机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改进绿色金融业务监管流程,优化交易监控、压力测试、绩效评价、合规报送等监管工具,提升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数字化水平,有效防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第三,促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要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融合通道。但如何将他们有机地形成,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后续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加速出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标准、信用评级标准、技术应用标准、信息披露标准等,从技术上、制度上、法规上努力实现突破。第四,要加快绿色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李东荣认为,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引导从业机构建立有利于引才、留才、用才的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深化产学研有机协同衔接的专业人才认证和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绿色金融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思维和培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到底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还是一个政治的决策”“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以及“如何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等议题进行分享。李俊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也是倒逼我们自主发展转型的自主行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型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李俊峰指出,我们的减排需要建立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同时,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保证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更应该用创新来解决问题,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最后他提出,碳中和已经成为未来趋势和发展主流,将改变很多东西。首先是改变能源系统,我们的电力系统,我们的交通体系、建筑体系、工业体系等等,就像总书记说的,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发展创新的一个竞赛。

中金研究院经济学家周子彭分享《中国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与投资策略》主题演讲,他表示实现“碳中和”任务,我国需要约14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未来10年“碳达峰”的投资缺口总计约5.16万亿元。周子彭分析,当前绿色投融资存在缺口。2017到2019年,预计绿色投融资缺口约0.6万亿元-1.1万亿元;2021年到2029年,预计年均缺口约0.54万亿元左右;2030年,预计缺口达1.3万亿元。目前碳金融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是想解决投融资问题,但对绿色金融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外部性问题。针对绿色融资的结构,周子彭表示,当前主要依赖于所谓的“间接融资”,信贷占了90%,而股权、债券则占比较小。在他看来,若假设现在的绿色投资者或绿色机构都可以上市,那么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时,股权占绿色融资的比例应至少达到30%,对近10年来说,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机会。

【主题论坛】

碳中和X资本——重构未来中国竞争力

主题论坛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主持,对话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振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嘉实基金ESG研究负责人韩晓燕,围绕《碳中和X资本——重构未来中国竞争力》展开深入探讨。

主持人/王文:碳中和是当前人类面临非常大的考验,同时在这样的考验过程中,我们对它还是陌生的,于企业而言,任务也是非常重大而艰巨。请各位简要分享所在行业是如何应对与履行“双碳”目标?最大风险和挑战在哪里?对当下的碳中和发展环境与政策体系有哪些建议?

俞振华:具体到储能领域来看,挑战有三个维度:第一个层次是顶层设计,未来达标的话,能源碳中和是什么时候,交通、工业各自碳中和的指标目标是什么,根据它的指标倒推现在要做什么。第二个层次是技术创新,是不是有合适的投资基金、合适的市场,让正确的团队能够长出来。第三个层次是商业模式,实际就是市场的环境、市场的机制。与碳中和一样,碳市场怎么体现做碳中和的价值?碳市场刚刚开始建立,碳市场目前这种价格不能真正支撑碳中和技术真实的价格,是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这些机制如果不存在的话,就很难形成一个正确迭代,让技术能长出来。

碳中和最核心的能源和光伏,通过创新技术成本可不断下降,大家现在提的光储平价,很多厂商都已经提出这种目标,可能不再需要煤、石油。从企业来说,通过技术是能够提供更有经济性的方案。从政策层面来说,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切忌政策一刀切,或行政指令性,因地制宜让政策保障性价比最好的技术投入市场,形成规模体量,支撑技术进步、技术迭代。

张杰:碳中和目的就是把碳减下来,解决人类气候变化的问题。这就面临一个如何替代的问题,我们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去替代它?这是难题同时也是巨大的新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是我们未来40年都要面临的主题。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切勿激进,各领域要寻求最佳路径和技术解决方案。“双碳”目标将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能源绿色转型,对电力市场乃至全国电力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数字化转型也为绿色电力提供了技术支撑。预计到2050年,电力系统总减排量将达到330亿吨,年市场规模达到4.5万亿元。需要激励各类新兴市场主体投资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根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中国“碳中和”零碳转型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效益,预计能带动70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再生资源利用、能效、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最为重要。

车巍:根据丹麦过去近半世纪的经验,全国GDP几乎翻番,但能耗却基本持平,而水耗和碳减排都在下降,已经实现碳达峰,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碳中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绿色转型实验室之一,谱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丹麦能源童话“, 其最大特点就是节能或提高能效。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关注点更多的是“开源“,就是聚焦于新能源, 但是“节流”实际是未来投资可以高度关注但往往被忽视的领域:比如数字经济,所有的数据中心都是很大的能耗单位,但是它的这些余热大部分是被浪费的,facebook在欧洲的运营中心通过应用余热回收技术用来给城市供热和生活用水,每年已经能满足一万户人家的需求。目前,我们已经在天津和上海等地,利用相同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正在推动落实这样绿色数据中心暨综合能源利用项目的落地。所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希望不管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还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都能够更多关注能效和节能的问题。

“双碳”战略的实施必须是一个因地制宜,全民参与的过程。通过政府牵头,由企业、智库还有学校方方面面全民参与,完全根据本地区能源的自然禀赋和资源现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规划,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稳步迈向零碳或碳中的战略目标。

韩晓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讲,对我们未来的投资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其中所带来的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巨大投资机遇。资本市场承担着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的责任。气候变化已经是嘉实基金ESG投研框架中环境议题下的聚焦点,在双碳目标出台以来,我们内部更加重视相关的投研建设和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跨部门双碳目标和路径研究小组,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来思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各类资产及长期行业格局的影响。

我们看到,对于投资端,特别是在二级市场,现在像气候变化相关的企业层面的主动披露还较少,给我们的投资研究造成一些难题,因为没有数据就很难科学测算绿色低碳的效益,也较难判断其与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环境信息披露和界定无统一标准的话,可能会造成市场上对绿色或者低碳的认知和测定产生分歧。对资管行业来说,从环境披露、环境评估,到绿色低碳资管产品的界定和认证,需要构建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标准体系帮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未来希望主管单位能够出台制定一套绿色标准体系,例如专门的低碳产业目录和标准、低碳金融产品认证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计量和判断其配置的标的是否符合了国家绿色低碳政策和标准 ,指导资本流向真正绿色的领域。

【人大商学院EE金融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服务团队受聘仪式及会旗交接仪式】

值此论坛之际,现场还特别举行了人大商学院EE金融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服务团队受聘仪式,由易靖韬老师为各位理事成员颁发证书。EE金融学会首届秘书长范振飞与新一届会长梁冰做会旗交接仪式。新一届的开始寓意新的未来,相信在新一届会长的带领下第二届服务团队将秉承学会的精神,聚合校友力量,贡献金融智慧,助力会员成长,在未来的学会发展上开放创新、再创辉煌!

【闭幕致辞】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E金融学会创办会长刘子良作闭幕词。他表示,碳中和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国竞争的新战场,更是促进技术创新和拉动各行各业投资和创新的加速器。实现碳中和的三个途径分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节能减排,和碳捕获。资本市场在光伏产业受到热捧之后,新能源汽车仍就是风口和方向,下一个热点很有可能是储能,氢能本质也是储能技术。回顾过去的三年,从人大商学院EE金融学会成立到今天,对于EE金融学会的团队来说是难忘的,彷徨的摸索中,EE金融学会人明晰了发展方向并逐渐提高了学会文化,在发展中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艰辛的付出和痛苦的取舍。如今, EE金融学会已经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不断创新、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文精神,以此为基石的发展将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活动最后,子良会长邀请所有工作人员和现场老师们上台,感谢所有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为本次论坛的默默付出和全力支持,希望所有嘉宾通过此次论坛有所启发和收获!下一次,我们再相聚!


特别感谢:(以下为现场服务团队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刘子良、范振飞、金洪玉、张虹、卢梦曦、邵玉磊、刘翠凤、李琴、王醒兰、梁芳、刘瑾、卢士远、李云、张蕾、陈梓萱、原菲、屈洁、关晓东、孙玉山、曹金水、李艳霞、刘倩影、耿秀丽、付子墨、张瑞龙、张紫薇、孙宝、张建伟、王震、阮虹、孙璐、张羽嫣、张颖、张曼玲、史拥宾、秦溱、王宁、秦方辉、王赛俐、刘妍、张海存、王军梅、侯兆海、安康、朱伟、白锦、王绪考、李涛、张友龙、梁帅、王娜、李志丹、高丽、周美娴、许卓、卢莹菊、赵舞佳、韩君兰、周家仪、张瑞雪、赵舟、马硕

此次论坛由人大商学院EE中心和 EE金融学会承办。人大商学院EE中心通过开设《企业家金融投资课程》《上市公司董秘课程》《首席财务官课程》等,助力行业领先企业、知名金融投资机构的董事长、总裁、CFO、董秘等投融资负责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拓展商业资源;人大商学院EE金融学会是在人大商学院指导下,由EE同学会发起,商学院各项目的投融资界校友参与筹建的专业组织,目前已经汇聚了人大强大的校友资源和来自全球的诸多知名金融专家、业界领袖和企业高管,将来还会不断吸引知名企业和金融行业精英加入其中,通过开展专业论坛、名企考察、项目路演等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人大商学院“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对外合作联系人:陈金炳老师,联系电话:13581518447


Baidu
map